安中教〔2021〕2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网络课堂教学(线上课程)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线下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指基于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学校实际对课程进行改造,实施学生线上课堂自学,与教师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第三条 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改变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堂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 混合式教学要求基于在线开放课程(MOOC或SPOC)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可以是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也可以是国内外公认平台引进的优质课程,鼓励使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 学校自建在线开放课程需满足《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要求,要保证其思想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保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及其他不适合网络公开的内容。
第六条 校外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需提前向学校申请,要确保视频讲授和知识体系完整,并符合我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且不应存在版权问题,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方可用于混合式教学。
第七条 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需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准确、详实且与混合式教学安排相符的教学进程。总学时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学时要求保持一致,线上学时(含自主学习)原则上占总学时的20%~50%,其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线上学时原则上不超过总学时的30%,并纳入教学进程和课表安排。
第八条 混合式教学课程需重构教学设计,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线下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满堂灌”和沉默状态的方式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增加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的比重,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
第九条 混合式教学课程原则上要求授课教师第一次授课应为线下课程,第一次授课时要为学生详细解读所授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进度安排,通知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方式。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公布考核评价方式及各部分成绩占比等。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十条 审批制度。学校对混合式教学实施院校两级审批制度,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及任课教师须在教学任务填报时,同时填写《安徽中医药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任务)申报表》,课程院部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
第十一条 线上教学管理。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好线上课程各章节的发布时间,并及时发布公告,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随时关注讨论区动态,参与讨论话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引导生生互动、讨论与学习。按时发布线上作业、测试或考试,组织好线上形成性考核评价工作。
第十二条 线下教学管理。线下教学必须实现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下课堂教学不允许简单重复在线开放课程讲授内容,更不允许放任学生自主活动。
第十三条 混合式教学的成绩构成和评定办法,原则上必须符合《安徽中医药大学考试工作管理规定》和形成性评价相关要求。教师应完整记录线上教学过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重视线上课程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以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 质量监控
第十四条 教学院部、教学督导负责对混合式教学的全流程进行教学监控和督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线上课堂、线下课堂、成绩评定及其他常规课堂检查内容。
第十五条 教务处、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的线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教学状态和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五章 保障机制
第十六条 学校不定期举办混合式教学相关培训、交流活动,提供相关资讯、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经验分享等。
第十七条 学校已建成并上线运行的各级各类在线开放课程,通过院校两级审批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按照《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核定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在申报课程类教学研究项目时优先推荐立项,教学效果良好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课程。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安徽中医药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任务)申报表
( 20 -20 学年第 学期 )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
| 开课院部 |
|
课程代码 |
| 课程负责人 |
|
开课专业 |
| 学时/学分 |
|
开课班级 |
| 主讲教师 |
|
课程类型 |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选修课 |
学时分配 | 总学时: 线上学时(含自主学时): 线下学时: |
开课平台 | 在线课程支持平台 □学校课程资源中心(学银在线)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学堂在线 □智慧树 □其它: 使用教学工具 □学习通 □雨课堂 □其它: |
二、教学进程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 | 学时 | 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16 |
|
|
|
|
17 |
|
|
|
|
18 |
|
|
|
|
19 |
|
|
|
|
20 |
|
|
|
|
21 |
|
|
|
|
22 |
|
|
|
|
23 |
|
|
|
|
24 |
|
|
|
|
25 |
|
|
|
|
26 |
|
|
|
|
27 |
|
|
|
|
28 |
|
|
|
|
|
|
|
|
|
注:教学形式包含线上自学、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生讲生评、实践教学等,请按实际教学周次填写,表格行数不足可自行添加。线上学习学时为总学时的20%-50%。
三、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 | 考核环节 | 成绩占比(%) | 备注 |
线上成绩 |
|
|
|
|
|
|
|
|
|
|
|
|
下线成绩 |
|
|
|
|
|
|
|
|
|
|
|
|
四、课程目标(300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
五、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1000字以内)
(本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
主讲教师(签字): 学院教学副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